主 任:王振常(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副主 任:龚树生(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刘 博(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鲜军舫(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秘 书:庞少华(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挂靠单位: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合作医院及主要专家介绍
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是由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牵头,与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交叉融合,利用多学科(包含科室有耳科、影像中心、神经科、中医科)的交叉优势,建立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诊疗与研究中心。
耳鸣诊疗研究团队始于2008年,经过9年的不断努力进取,已经打造成一支北京领先、国内一流且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专门针对耳鸣的研究团队。团队核心由我国著名的影像学专家王振常、耳科学专家龚树生、神经科学专家贾建平等共同组成,均为本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取得卓越的科研成绩。
王振常 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副院长、医学影像中心主任,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主任、医学影像学系主任。
获北京学者,卫生部、北京市、人社部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北京高创人才杰出人才,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北京市劳模等荣誉及人才项目,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任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主委、中国影像技术研究会副会长等。任《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学杂志》、《临床放射学杂志》、《实用放射学杂志》等23种专业杂志副主编、编委。
主编/主译的专著、教材37部,其中国际发表专著1部。
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专利5项。
龚树生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耳科疾病诊治首席专家,以耳显微外科及耳神经外科学为专业特长,尤其擅长于人工耳蜗植入、中耳疾病的外科治疗与听力重建、搏动性耳鸣及面神经疾患的外科治疗等方面。
现任北京友谊医院新华医院执行院长、北京友谊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耳科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中国听力医学发展基金会/北京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常委等;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中文版)》等杂志编委,《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华耳科学杂志(英文版)》副主编。
贾建平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学者。神经疾病研究专家,现任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疾病中心主任,兼任乐发官网-(中国)有限公司神经病学系主任、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阿尔茨海默病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认知障碍与痴呆学组组长、《Journal of Alzheimer's Disease》杂志副主编。
中心定位
总目标:建成专门针对耳鸣的开放性研究平台,形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耳鸣专业科学研究、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基地及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
耳鸣临床诊疗与研究中心的建立,旨在结合北京中长期科技发展战略,聚焦国内外耳鸣研究的前沿课题,以影像学为基础研究手段,对耳鸣病因、发病机制在全新层面上进行深入研究,探索新的诊断与治疗手段,并进行早期干预,建立适合国情的诊治方案,解决耳鸣诊疗的关键问题,取得标志性原创成果;为耳鸣的防治提供技术支撑体系和创新平台,引领京津冀地区耳鸣的诊疗及研究水平,提升本地区耳鸣研究在国内外的影响力。
中心通过充分汇聚人才,进行学科融合、渗透和交叉,充分整合北京市耳鸣研究的科研资源,并着力于体制创新,将中心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研究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解决北京市乃至全国耳鸣缺乏专门研究平台及诊疗手段的难题,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型“临床医学与基础医学有机融合”的转化医学重点诊疗与研究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中心拟在耳鸣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借助北京市多学科交叉优势,着力促进临床和基础研究的相互驱动,解决耳鸣基础研究的科学问题,突破耳鸣诊疗的关键技术,实现研究成果的临床转化,搭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解除耳鸣困扰,提高广大患者生活质量。
研究目标
(一)耳鸣机制研究
耳鸣的机制研究是中心工作的核心。通过搏动性耳鸣耳部机制研究及耳鸣神经可塑性及其机制研究,完善耳鸣科学研究内容,为耳鸣创新诊疗技术奠定理论基础,有利于我国医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搏动性耳鸣耳部机制
分别构建个性化立体有限元及实体模型实验,来验证搏动性耳鸣机制,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创建用于量化、精确评估静脉血流的MR成像技术,进行静脉血流流体力学研究,明确骨壁缺失的发生机制,从而针对骨壁缺失进行早期干预,预防耳鸣的发生;
(2)基于影像学构建搏动性耳鸣相关因素的单因素高仿真实体模型研究,验证搏动性耳鸣发生过程中骨壁、血流及气化因素的作用机制;
(3)分别构建引起搏动性耳鸣相关因素的高仿真个性化立体有限元模型及实体模型,明确责任病因,优选治疗方案,预估治疗效果。
2、耳鸣脑机制研究
(1)研究不同类型耳鸣神经活动规律,建立耳鸣异常神经活动影像特征模型;
(2)对脑自发活动脑功能网络建立耳鸣神经活动模型,从脑连接通路角度探索耳鸣脑活动异常环路(通路)形成机制;
(3)对比研究耳鸣治疗前、后脑功能及结构重塑特点,探索耳鸣神经重塑敏感脑区;
(4)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脑功能及结构重塑变化特点,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二)诊断方法学研究
敏感、准确、系统的耳鸣诊断体系的创建和推广,是中心工作开展的基石。颞骨结构细微复杂,提高影像空间分辨率是实现早期、精准诊断的基础;建立全国多中心数据库,挖掘耳鸣特征,实现耳鸣的客观、全面、规范评估。
1、建立颞骨相关结构式报告书写规范,构建耳鸣大样本标准化数据库;
2、研制低剂量、超高分辨力颞骨专用CT,实现颞骨影像学解剖特征的精细显示;
3、实现颞骨专用CT的普及应用,基于牵头制定的《耳部CT和MRI检查及诊断专家共识》(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7, 51(9), 654-659)、《搏动性耳鸣影像学检查方法与路径指南》(中华医学杂志, 2013, 93(33), 2611-2612)、《头颈部CT、MR扫描规范指南》(中华放射学杂志, 2007, 41(9), 996-999)等共识、规范、指南,开展全国多中心研究,实现先进设备的普及和诊疗标准的推广。
(三)临床转化研究
进一步提升我国耳鸣治疗水平是中心工作的战略任务和重点。基于耳鸣诊断体系及耳鸣机制研究成果,搭建耳鸣治疗平台,创新治疗策略,实现临床转化,开展耳鸣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提高耳鸣的临床治疗效果,提升我国医疗水平。依托多中心研究平台,进行创新成果输出,提高北京耳鸣整体治疗水平,带动京津冀乃至全国耳鸣的诊疗技术发展。
1、研究耳鸣诊疗新技术
(1)提取颞骨专用CT采集的超高分辨率耳部解剖特征,探索耳鸣精准治疗靶点,创新耳鸣治疗理念;
(2)基于患者影像学资料,构建个体化高仿真模型,探测手术路径,挖掘最佳治疗方案,减小手术风险;
(3)研制针对引起搏动性耳鸣的不同因素(血流、骨壁、气化)治疗新方法,如静脉窦内支架置入术、气房内充填术等;
(4)基于耳鸣患者的脑神经异常活动特征,探索经颅磁刺激靶向治疗的可行性及有效性。
2、耳鸣诊疗技术推广
(1)推广耳鸣量化仪、耳鸣特征分析仪、习服治疗仪等专利设备的临床应用;
(2)推广骨壁重建术及憩室还纳术方案治疗静脉源性搏动性耳鸣。